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锦州一高中老三届

如烟往事四十载 难忘岁月难忘情

 
 
 

日志

 
 

乐为他人做“嫁衣”  

2018-04-25 15:47:58|  分类: 作品欣赏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读杨铁光《有一个名字很讨乖(续篇)》感言

        675 李祥吉

上周二下午在“编委”群看到了赵有学兄发的致各编委信,得知杨铁光学兄近日《有一个名字很讨乖(续篇)》、《大风起兮(续篇)》、《青青子衿(续篇)》三本新作出版,我十分惊喜。喜的是杨兄又有新作问世,惊的是杨兄一出就是三本。这是实力的展现。这不唯是杨兄个人的荣光,也是我一高中老三届的荣耀。所以,我在这里首先向杨铁光学兄表示真挚的祝贺!

因赵有学兄在致编委信中提到了要召开这次首发座谈会,并指名要我发言,所以我不敢怠慢,当晚就去赵兄家领取了铁光学兄所赠的三本新书,并当晚就开始浏览。一周过去了,实在说,由于各种事务缠身,静不下心,铁光学兄的三本书我只读完了一本,这就是我最感兴趣的《有一个名字很讨乖(续篇)》。所以,我今天发言,也只就读此书谈点感想,并拟了一个题目:乐为他人做嫁衣——读杨铁光《有一个名字很讨乖(续篇)》感言。

为什么三本书中我对此书最感兴趣呢?因为这此书是文学评论集,而评论的对象又都是我所熟悉的人。诚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言,此书是“专属故乡、故园、故人”的。我在锦州学习、工作、生活近60年,对锦州有着浓浓的故乡情。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人亲,我们又同出自一个故园(“杨园”锦州一高中),这种故乡情、故园情、故人情使我对此书见之生情,读之情浓。当我品读时,自然有一种故人相逢的喜悦——是那种他乡遇故知的喜悦。

《有一个名字很讨乖(续篇)》,是有27篇文学评论文章和“评论与回复”名下的188条博客留言评论组成的。这部文学评论集中除了关于易仁寰、孙丹魁、李万武、苏志学与东坡的四篇评论外,都是对我老三届师生作品或群体相关的评论。可以说这是我老三届师生众多文集中的第一本专门文学评论集。对老三届师生来说,也就必然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而对于我来说,过去与易仁寰、孙丹魁、李万武也都很熟悉,都曾有过工作上的交往(简要说明),也曾与苏志学、东坡同在楹联家协会共事。读铁光兄这些评论文章,除了有上面所说的“他乡遇故知的喜悦”,更有对这些故人及校友认识上的升华(或深化)——是那种由表及里的认识升华。

这种升华认识,从开篇文章 “融会贯通——做学问的最高境界(副题:收看孙丹林在央视主讲《楹联故事》的感怀)”开始,到“评论与回复”中的最后一条(第188条)“评常老师诗作”结束,对作者评论的每个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以开篇为例。我和丹林交往十余年,多有举杯之欢,更承蒙丹林高看,曾力荐我担任他任主席的锦州楹联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多次聚会畅谈。但昨日学校讲台之孙丹林为何成为今日央视“讲坛”之孙丹林,我却从未想过。这次细读了铁光兄此文,才豁然开朗。该文立论高远,说理透彻,论证严谨,对“孙丹林现象”的因由,对孙丹林“融会贯通”的特点及三方面表现,对孙丹林为什么能“融会贯通”的三点成因,都是见解独到、令人深思。细读此文,我对丹林为什么现身央视的认识有了升华,这就是:“融会贯通”的治学,是其走向央视的主要原因,是其治学因果关系的必然。

读书中的其它评论文章,我也对涉及的每位作者也有认识上的升华。如,对锦州文坛文艺批评家李万武,对锦州诗人易仁寰,我都有了新认识。我十分赞赏铁光兄对易仁寰诗歌理性分析后的评价。他写道:“易仁寰在艺术成就上是建国以来辽西新诗歌的代表性诗人,是一座高峰,是辽西的标识和名片。易仁寰在品德上是辽西新诗歌的‘脊梁’和山脉,他是个大写的人。”(第9页)我认为,作者这种立足现实广度与历史深度视野的评述,既展现着诗人间的相知相惜,也反映了作者的学识与见解。

易仁寰、李万武前辈和孙丹林同学都是辽西文坛名家,铁光兄也是辽西文坛名家。名家写名家,无文人相轻之旧习,有文人相重之新意,自是佳话。但我从书中看到的更可贵的是:铁光兄那些对老三届校友作品评论的热心,那些呼唤校友写史的热情,那些鼓励校友写稿的真情,那些指点校友修改文章的真诚。这些方面的事例,书中俯首皆是,无须一一列举。而这些,更能体现出他的一高中情结,他的老三届情怀,他与锦州一高中老三届师生的情谊,也更能体现出他作为锦州一高中老三届师生联谊会副理事长、校博编委、《岁月留痕》丛书编委、《乡土诗人》副主编的责任担当,敬业精神。所有这些,我想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乐为他人做“嫁衣”。

请注意,我是说“乐”为他人做“嫁衣”,不是说“甘”为。在新闻界工作过的都知道,都愿当记者,不愿当编辑。因为记者写稿就署名,出名快,当编辑就是想法把别人的稿子改好,再署上别人的名字发表,被比作是是“为他人做‘嫁衣’”,谁安心编辑工作,谁就会被誉为“甘为他人做‘嫁衣’”。虽如此,那也是挣工资、拿奖金、有前途的。但退休后的铁光兄,从花甲到古稀,不挣一分钱,不得一分利,无职务提拔之可能,无职称晋升之需要,却十年这样乐此不彼,就不能不更令人称颂了。为他人做“嫁衣”,比“甘为”更上一个档次的就是“乐为”。铁光兄是一个乐为他人做“嫁衣”的人,辛苦了自己,靓丽了别人,这是我读此书后的认识。

乐为他人做“嫁衣”,这是一种生活态度,这是一种精神境界,这是一种辛勤付出,这是一种无私奉献。

通读此书,我深切感到:乐为他人做“嫁衣”,已成为铁光学兄如影随身的美德。由此,我对铁光兄的认识,也就在在通读此书中也得到了升华。

文章千古事,得失在寸心。铁光心仪诗文,在校广为人知。离校半世纪,笔耕不辍,著作颇丰。这本文学评论集,灼见迭出,亮点不断。这里,我不多说了。祝愿铁光兄,祝愿诸校友,不断有新作问世!


                        

                             2018.4.24

 

  评论这张
 
阅读(828)| 评论(12)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