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锦州一高中老三届

如烟往事四十载 难忘岁月难忘情

 
 
 

日志

 
 

我与主持人的缘分  

2016-12-15 15:28:26|  分类: 老照片里的故事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67届2班   顾宜虹

我与主持人的缘分 - jzygzlsj - 锦州一高中老三届

        退休之后,我参加了锦州一高中老三届联谊会艺术团,没想到我还成为团里的一名主持人。最近翻看老照片,看到与沈力、张悦等央视著名主持人合影的照片,禁不住思绪万千,我仿佛回到了在电视台工作的难忘岁月。

我是个新闻老兵。1972年从农村回城,先后到锦州人民广播电台、锦州电视台工作,直到2008年退休,干了36年。在几十年的奋斗经历中,很多事情都渐渐淡忘,但选拔培养主持人、并且和主持人一起学习工作的情景却记忆犹新。在电视台,我未曾有过主持人的经历,却与主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1984年末,锦州电视台开始筹办。市里批准招聘51名工作人员,同时从锦州电台调入一部分骨干,我有幸被选中,担任锦州电视台科教部负责人,成为“建台元老”。选拔主持人是建台的一件大事。当时报考的人不少,但男主持人一个也没选中,只好从锦州电台调来李贵奇。1985年5月1日,锦州电视台开始试播,李贵奇、陈慧诗、李海霞正式亮相荧屏,成为首批主持人。三十多年过去了,陈慧诗现已退休。当年,她曾与著名演员汪杰搭档,主持了锦州电视台第一个春节晚会。后来调海南电视台,曾主持《中国有个海南岛》等节目。在陪孩子到新加坡读书期间,她在学校教中文,还为当地的一个小记者网站授课。李贵奇现任锦州广播电视学会负责人,在做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方面成绩突出,晋升为正高级职称。2012年,刚满50岁的李海霞因患淋巴癌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她曾是锦州电视台第一个文艺自办栏目《艺苑之花》的首任主持人,那忘我工作的身影,那淳厚而带有磁性的声音,让人难以忘怀。

我与主持人的缘分 - jzygzlsj - 锦州一高中老三届

 

我与主持人的缘分 - jzygzlsj - 锦州一高中老三届

 

我与主持人的缘分 - jzygzlsj - 锦州一高中老三届

 

在刚建台的那些年里,我和主持人、编导摸爬滚打在一起,经常加班加点,一熬就是一个通宵。当时,对电视一点不懂,台里派我们去中国传媒大学短期进修,但更主要是在实践中学。主持人在电视上的完美表现,离不开摄像、灯光、美工、录像、录音、编辑等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但工作中,因意见不一致,动不动就吵起来。那时,前面没有提示器,主持人靠背稿子,一录像就紧张,反复录多次也不成功。有一次,急脾气的摄录员不耐烦了,竟把主持人锁在录制间后自己走人,让人哭笑不得。设备简陋,资金缺乏,困难重重,做一期节目很不容易,我也曾哭鼻子,也曾想打退堂鼓,但都坚强地挺过来了。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经历的人才真正懂得。当年的主持人和幕后的我们,不计报酬,甘愿付出,为锦州电视的历史写下光辉的一页。

我与主持人的缘分 - jzygzlsj - 锦州一高中老三届
        当年,在组织一些大型活动时,常外请一些嘉宾主持和上级台主持人。比如,我们举办的锦视史上第一个大型现场节目——锦州市小学生知识竞赛时,就请了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的两位教研员做主持人。1988年10月,锦州市外宣办举办了全民参与的“知锦州、爱锦州、建设锦州”的知识竞赛活动。当年,赵振新同学担任外宣办主任(1991年调任锦州电视台台长),他们通过省记协,邀请到中央台著名主持人沈力来锦州主持决赛。作为节目制片人,我去北京接沈力。我到了沈大姐的家,没想到这位中国电视播音主持第一人,竟是那么平易近人,那么真诚朴素。老伴还特意为她选了一件主持时穿的服装。她家住在北京城西,我陪她坐地铁一号线到北京站,乘火车到锦州。来到锦州,军人出身的沈力很快进入角色,那干练的作风和一丝不苟的精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外宣办邀请她到笔架山、义县等地去游赏,但她哪都没去,一连三天闷在房间备稿,把所有竞赛题目都重新抄写一遍,并对竟赛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仔细询问,了解清楚。回到北京之后,她给赵振新来过一封信,还谦逊地提到了主持中的不足。如今,沈大姐已83岁高龄,去年,还在央视一档节目中见到过她。

 

 

我与主持人的缘分 - jzygzlsj - 锦州一高中老三届

 

我与主持人的缘分 - jzygzlsj - 锦州一高中老三届

 

日本国在九十年代曾有一个援助中国办教育的项目。1996年,锦州电视台接受日本驻沈阳总领事馆的1000万日元(合人民币87万元)筹建教育频道(后改为第二个无线频道)。当时担任台长的尤庆龙同学,让我策划教育频道自办节目并筹备一场开播晚会。1997年3月,教育频道如期开播,我和社教部张晓新等同志一起策划的频道开播晚会获得成功。当时,日本驻沈阳总领事大和滋雄参加晚会,他对晚会及教育频道的节目设置非常满意。晚会邀请了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张悦,她与吴庆久、锦州电台主持人邵丽(会日语,现在日本)和肖志(现在深圳电台),共同主持了晚会。如今65岁的张悦,曾是央视《健康之路》、《夕阳红》等节目的主持人。她来锦州时46岁,看上去特别年轻,和沈力大姐一样,她沉稳低调,没有架子,把主持词交给她后,马上进入状态,连夜备稿,什么说道也没有。我们很谈得来,我很喜欢她的性格和主持风格,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语言亲切,娓娓道来,显现出宽厚善良、含蓄内敛、知书达理的现代知识女性形象。

我与主持人的缘分 - jzygzlsj - 锦州一高中老三届

 

除了建台时调入的电台播音员李贵奇,后来又从电台调入了陆平、凌飞、晓风、贺敬等功底深厚的播音员、主持人,以老带新,成为锦州电视新闻和一些栏目的主力,为提升自办节目质量做出了卓越贡献。2005年,我与总编室同志一起,策划创办了锦视第一档以主持人名字命名的大型文化名人访谈栏目《晓风聊天》。晓风诙谐幽默的主持风格,很有观众缘,他不仅主持还自编自导,选择观众感兴趣的话题,赢得了很高的收视率,获得省金话筒奖。有一期节目,他把电视台的主持人聚在一起,让大家讲述台前幕后的故事,效果非常好。晓风和《晓风聊天》都曾获省一等奖。

我与主持人的缘分 - jzygzlsj - 锦州一高中老三届

 

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充实主持人队伍。每次招聘主持人,我都参与其中。1993年担任副台长后,参与或主管的机会更多一些。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参加了王天祥、苏展、张艳君、吴庆久等人的选聘;1992年末有线电视台成立时,参加了李颖、肖磊、戴彬彬、金宇、曹敬武等人的选聘;教育频道筹办时,主抓了雪菱、王美玉、祝斓及记者王迟、那崇展等人的招聘(以主持少儿节目见长的王美玉,现在中央电视台工作)。1994年,我们还采取招聘业余节目主持人的方式,广招人才,当时有700多名报名,有25名在各类节目中试播,有的人还成为正式节目主持人。

1998年末,电视台搞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招聘活动。我们把招聘范围定在东北地区,共有300多人报名。播音员、主持人是个特殊的职业,报考的人中,正规院校主持人专业毕业生一个都没有,挑选起来相当困难。招聘开始后,说情人不断,甚至找到家里。但不管怎样,我心中自有一杆秤:对事业负责。选主持人没有什么可遵循的固定标准,只能在年龄、学历等基本条件下,在实践中摸索。比如头一关,看“颜值”、听声音,只能凭经验,凭感觉。我们一般选人的时候都是让他们站在摄像机前,我们看监视器。人上镜之后会显胖,因此除了五官,脸型很重要。有的人长得很漂亮,身材也不错,就是不上镜。要选择脸型适中,表情生动、有气质的脸谈何容易?现场评委的看法也不尽一致,只能通过打分,体现公平公正。但我自己感觉,在一张漂亮的脸和一张生动的脸不能兼得时,我宁愿选择生动的脸。接下来还要看才艺展示,流利明了的口头表达,临场应变和即兴发挥能力等。而我比较看重的是知识功底,因为“腹有诗书语自华”。来锦州台报考的人中,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虽有学历要求,但我要看实际水平。西方电视界选择主持人,非常注重学识、经验和幽默感。这次招聘,我坚持进行笔试,重点考查了知识面及写作能力。经过“过五关斩六将”,征求宣传部领导和市级主管领导的意见,才确定下来。最后,管宏宇、牛海波、马跃、超然、时雨、张娜等人走进锦视荧屏。如今,我很生疏的年青一代主持人陆续走进锦州台,但这些主持人仍然是《锦州新闻》等主要节目的主力,是关键岗位的领军人物。

主持人进台后,我给他们讲课,告诫他们必须练好口头、镜头、笔头“三头”功,告诫他们要德艺双馨。在工作中对他们严格把关,包括服装、饰品都提出要求,出现思想问题及时解决。多年与主持人打交道,积累了一些经验,在辽宁省一次社教类节目评奖最后讲评中,我作了“主持人、出镜记者现场报道五个W”的大会发言,受到当时评委会主任吴少琦及与会同志好评。每年,还有一些主持人专业的大学生来电视台实习,只要找到我,我就给他们提供平台,与他们一起探讨业务。我已记不清有多少人来实习过,据我所知,他们毕业后有去南宁、沈阳等电视台做主持人。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生冀星曾在锦州台实习,现在是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我还曾被邀请到葫芦岛、凌海、黑山、北镇等市县电视台参与选拔主持人。在20多年的电视台工作生涯中,我记不清陪伴多少主持人走进电视的大门。看到门生茁壮成长,感觉自己如同一名“桃李满天下”的教师,很有成就感。

我与主持人的缘分 - jzygzlsj - 锦州一高中老三届

 锦州电视台社会新闻部副主任、主持人牛海波,1998年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锦州台后,主持、策划和编导了很多节目并多次获奖。被评为省名牌栏目的《海波访谈》,已开办了400多期,近700位各界新闻当事人走进她的栏目,受到观众好评。电视直播,是最能检验主持人综合素质的,在锦州台能胜任直播的主持人很少。牛海波成功地完成了2000年奥运锦州选拔赛、辽宁省十运会、中国锦州世博园奠基典礼、云飞大桥竣工通车等数十次大型活动的直播。生活中的海波兴趣广泛,她利用业余时间,举办了朗诵公益活动《海波沙龙》,为北师大、北京电影学院等高校的主持人专业和编导专业输送了很多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优秀学生。现在,她还是市政协委员、市台联副会长、省妇代会代表。

我与主持人的缘分 - jzygzlsj - 锦州一高中老三届

 

辽宁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吴庆久,原是辽沈战役纪念馆解说员。1993年,锦州电视台招聘主持人工作已进入最后定评阶段,正准备让市领导来看录像带。一天早晨,新闻部记者宋之光(现锦州台副台长)向我推荐,他在纪念馆采访陶铸夫人时发现一个解说员不错,我决定见一见他。见面后,感觉眼前一亮,小伙子英俊挺拔,谦和朴实,当即补录。之后也得到了领导的认可,被选进电视台。这个普通工人家庭出身的小伙子,从此改变了人生轨迹。他很感谢我,他说,压根就没想过,自己还能当电视台主持人!吴庆久勤奋好学,业务进步很快,做新闻主播,主持大型活动都很出色。1996年,他代表辽西主持人参加辽视春晚被发现之后,我又向辽台一个副台长推荐介绍了他。1997年吴庆久被调入辽台。现在,他是《辽宁新闻》主播,是辽宁广播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协会副秘书长,已晋升为正高级职称(播音指导),获得过省十佳新闻工作者、省“四个一批人才”、全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等荣誉。

我与主持人的缘分 - jzygzlsj - 锦州一高中老三届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马跃,也是锦州电视台1998年选中的主持人。来自兴城市的马跃多才多艺,他是锦州新闻主播,还主持春节晚会等大型活动。2001年,他去中国传媒大学学习,之后加入北漂的行列。我赞成他的选择,并与台里商量,同意他离开。从此,马跃开始闯荡北京。他做过公安部《中国警务报道》的主持人,在旅游卫视,中国教育台做过新闻主播,获得过“全军舞台艺术主持人比赛”一等奖。2004年闯进中央电视台。十几年来,他不断进取,成为央视文艺中心著名主持人。先后主持过《想挑战吗》、《我要上春晚》等节目。2012年,他与董卿搭档主持《天下有情人一起过七夕》直播特别节目。他还主持元旦晚会和许多主题晚会。从2014年到现在,他与朱迅、宫岩搭档主持CCTV-3互动游戏类节目《幸福账单》,能歌善舞的马跃,风趣幽默,深受好评。2016年央视春晚,他与欧仁图雅担任内蒙古呼伦贝尔分会场的现场主持人。

退休后,我依然关注那些相处多年的主持人,经常在电视上观看他们主持的节目,时不时还要提点意见。他们结婚生子,我要送上祝福;每一次成功的主持,我都表示祝贺。有了微信之后,与他们的联系更加密切。我感觉对他们有一种亲人般的特殊感情,这大概就是一种缘分吧。

我与主持人的缘分 - jzygzlsj - 锦州一高中老三届

 年过花甲之后,我自己也尝到了当主持人的滋味,这辈子跟主持人还真是挺有缘。别看跟主持人打了半辈子的交道,轮到自己当主持人了,一点自信都没有。过去虽然在学校和农村插队时,有过当播音员的经历,但播音员和主持人是两码事。其实,我哪是主持人这块料,形象、身高、体型太对不起观众,可无论怎么推脱,团长还是坚持让我来当。我想,反正也不上电视,自娱自乐玩玩呗。记得首次登台是在锦铁二剧场全校师生团拜会。头一次走上舞台做主持人,心里挺紧张。我很珍惜这个机会,做了认真准备,不仅把稿子背下来,而且把串联词逐句逐字推敲,把书面语改为口语,标好逻辑重音和加语气助词的地方。同时根据演出节目的具体内容,适当修改串联词,增加一些节目或者演员的背景。这次主持,我第一次穿晚礼服,第一次被正规化妆,第一次穿高跟鞋(以前穿的是半高跟)!演出结束后,同学们反响还不错。可我老伴杨世梁看到我主持的照片说:“你像个‘熊猫’!”我说:“当一回‘国宝’也值了!”

 也许得益于与主持人的特殊缘分,我逐渐找到了感觉。在会展中心、渤海大学音乐厅、锦州世博园、酒店、社区等处,主持了多次演出。无论是宣传慈善,还是自娱自乐的团拜会,我都力争以最好的状态出现在舞台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有些减退,而且每次串联词到手的时间距离演出的时间很近,但我宁肯不睡觉,也要全力以赴备稿背词。

我与主持人的缘分 - jzygzlsj - 锦州一高中老三届

  

我与主持人的缘分 - jzygzlsj - 锦州一高中老三届

 

今年8月,锦州一高中老三届与中国传媒大学来锦采风观光团的联欢演出在锦州电视台演播厅举行。在年近古稀之年,回到阔别近十年的工作单位,而且以主持人身份出现在舞台上,我激动得彻夜未眠。除了案头准备,我也力争多捕捉一些兴奋点、新闻点,充分调动台下观众的情绪和注意力,主持中对有些节目还做了点即兴发挥。经过我和搭档主持许馥、李成龙、裴晓斌以及全体演员的共同努力,演出很成功。演出结束后,听到了中国传媒大学内行人的夸赞,台里同事也向我伸出了大拇指。

主持人被称为“台标”、“一哥”、“一姐”、“节目的灵魂”……一个好的主持人,能带动一个节目,带动收视率和经济收益,那一茬又一茬主持人,像一朵朵永远开不败的鲜花,装点着电视荧屏亮丽的风景。如果说经历是人生的最大财富,那么,我和主持人共同走过的日日夜夜,就是我莫大的享受、莫大的幸福。“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而我,曾经是那片浸满馨香的泥土,悉心地培育着他们;曾经是滋养花朵的“绿叶”,精心地扶持着他们;曾经是他们身后的 “伯乐”,心甘情愿地把他们推到了台前……

 

照片说明:

1 、作者在锦州市会展中心锦州一高中老三届师生团拜会主持节目;

 2 、1985年,主持人陈慧诗(中)与演员汪杰(左)主持锦州电视台第一个春节晚会(与锦州电台合办);

3、主持人李海霞采访歌唱家李双江;

4、 作者(右一)、主持人陆平(左一)、陈慧诗(后排)与当时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主任张颂(已故)在校园合影;

 5、作者(左一)、赵振新(右一)、姜彦(右二)与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沈力(左二)合影;

6、锦州电视台教育频道开播晚会主创人员与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张悦(左三)合影。主持人吴庆久(左一)、邵丽(右二)、肖志(右一)、作者(左四);

7、作者和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张悦;

8、《晓风聊天》邀请锦州台主持人录制“说出你的故事”结束后全体人员合影。晓风(前排右三)、作者(二排左二);

9、作者和主持人管宏宇(左)、祝斓(中)、牛海波(右)在新闻演播间合影;

10、 锦州电视台《海波访谈》栏目主持人牛海波;

11 、辽宁电视台《辽宁新闻》主播吴庆久;

12、 中央电视台《幸福账单》栏目主持人马跃;

13、14、15、作者在锦州一高中老三届艺术团主持节目的照片。


 

 

  评论这张
 
阅读(4570)| 评论(19)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